国产在线精品丝袜_国产成人免费影片在线观看_國產高清不卡_猛男猛女嘿咻视频网站_欧美一级黄色片免费观看_技术部部长的秘密_男女性高爱潮免费网站_heyzo无码精华无码_国产欧美亚洲视频一区_亚洲另类专区视频一区

2010年春拍中國書畫專場綜述(四)
時間:2010/06/17 作者: 來源:西泠拍賣

古代書畫歷來是西泠拍賣的重點(diǎn),本次古代專場共征集500余件拍品,刪選后上拍380件拍品,可謂把關(guān)從嚴(yán)。其中有明代徐渭的《羲之籠鵝圖》,陳道復(fù)的花卉手卷,文征明、祝允明的《醉翁亭記書畫合卷》,倪元璐的《書畫合璧卷》,祝允明、文征明等十二家《金箋書法扇冊》,藍(lán)瑛、董其昌、陳洪綬、查士標(biāo)、楊文驄等的山水書畫成扇,以及唐寅、董其昌、張瑞圖、王鐸等大家的書法精品;清代部分則有王原祁、鄒一桂、張宗蒼、王玉樵、鄭簠以及金陵八家的龔賢、揚(yáng)州八怪中金農(nóng)、鄭板橋、高鳳翰、黃慎、李鱔、羅聘、華嵒等的山水、花卉和精彩的書法作品。另有一件曾為張大千兄弟收藏,幷被著錄在《大風(fēng)堂名跡》第四集中的北宋崔白的《秋兔圖》,都值得關(guān)注。

《秋兔圖》是一件高古作品,應(yīng)該給予充分重視。縱100.5厘米,橫52厘米,繪畫氣息、絹質(zhì)以及幅寬等與所見傳世北宋作品相類。曾為張善孖、張大千兄弟收藏,收入《大風(fēng)堂名跡》第四集,名曰北宋崔白《秋兔圖》。畫上鈐有宋徽宗、賈似道、趙孟頫,元內(nèi)府、文征明,以及張大千兄弟鑒藏印17方。崔白生卒年不詳,大約為北宋仁宗至神宗時期人(1068~1085),熙寧(1068~1077)初補(bǔ)圖畫院藝學(xué)。擅畫花鳥竹禽,尤工秋荷鳧雁。注重寫生,精于勾勒填彩,筆跡勁利,設(shè)色淺淡,他的繪畫改變了宋初以來畫院流行的黃筌父子濃艶細(xì)密的畫風(fēng)。也畫人物和佛道、鬼神、走獸等。傳世作品有北京故宮的《寒雀圖》、臺北故宮的《竹鷗圖》、《雙喜圖》。此畫為臺灣知名藏家收藏,本次付拍西泠拍賣正是從臺灣征集。


宋人(舊題崔白) 秋兔圖 設(shè)色絹本 鏡片 100.5×52cm

《羲之籠鵝圖》,水墨紙本,縱90.5厘米,橫38厘米,以潑墨寫意的筆法繪王羲之山陰道上書扇換鵝的故事。畫中王羲之執(zhí)扇席地作自賞狀,小兒抱鵝趨前,頗有一種情趣。徐渭是紹興人,王羲之則書法名之紹興,所以在紹興的任何一條街巷乃至烏篷船里,都有傳說不盡的關(guān)于王羲之的故事,徐渭自幼耳熟能詳,繪此題材如同信手拈來,所畫筆墨率意,靈性得很。畫上題徐渭自作五言律詩一首,未署年款。徐渭作品尤其繪畫通常都不署年款。經(jīng)閱讀相關(guān)專家著述,以及排比權(quán)威出版物收錄的徐渭書畫作品可知,徐渭作品凡署年款的多為其中年即大約50歲以后所作,據(jù)此推斷,《羲之籠鵝圖》大約作于50歲之前,也就是徐渭因精神分裂誤殺妻子幷遭下獄前后所作。徐渭是天才藝術(shù)家,但是存世作品不多,《羲之籠鵝圖》面貌典型,十分難得。此作曾為吳鐵聲、黃葆戉收藏。吳鐵聲一時無查,黃葆戉則為著名書畫篆刻家,民國初年以來歷任安徽法政學(xué)堂教員,福建省立圖書館館長,上海美專繪畫系主任等職,幷任商務(wù)印書館美術(shù)部主任、編審20余年,是一位精鑒善賞的行家。


徐 渭(1521~1593) 羲之籠鵝圖 水墨紙本 立軸 90.5×38cm

唐寅《送陶太癡教諭臨川序》為張大千大風(fēng)堂舊藏之物,紙本,手卷,縱25.8厘米,橫218厘米,行書錄《送陶太癡教諭臨川序》全文,作于“正德癸酉臘月上九”,款署“前鄉(xiāng)貢進(jìn)士蘇臺唐寅書于洪州鐵柱觀”,印鈐朱文“唐伯虎”、“六如居士”。“正德癸酉”即1513年,時年唐寅44歲。卷前卷后分別有“大風(fēng)堂珍藏印”、“第一希有”、“別時容易”、“不負(fù)古人告后人”四方印鈐于幅內(nèi)。前有張大千“唐子畏送陶太癡教諭臨川序真跡”引首,題于“戊申之閏七月既望”即1968年7、8月間,此時張大千居巴西八德園家中(這年11月底,張大千曾赴美國治療眼疾),引首應(yīng)該是他在巴西題寫。后來此卷溢出,溢出之前,他在卷后鈐“別時容易”印?!皠e時容易”是張大千的重要收藏印,通常這方印他只鈐于從他手中流出的重要古代名跡上。此印后來不慎丟失,再次出現(xiàn)的時候是在美國,現(xiàn)藏普林斯頓大學(xué)藝術(shù)館。而此卷流出去的具體時間雖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是1949年他離開大陸之后,這從所鈐“不負(fù)古人告后人”印中可知。張大千有多方“不負(fù)古人告后人”印,用得較多的是兩方,一為方形,一為長方形,均為陽刻元朱細(xì)文印。1949年前他在大陸時所鈐“不負(fù)古人告后人”印多為方形那方,離開大陸的時候,大約因?yàn)楫?dāng)時戰(zhàn)亂匆忙,這方印可能遺留在了大陸,于是他在1951年請張祥凝另刻一方,即此卷所鈐這方。在張大千收藏過的作品上,凡鈐“別時容易”印的都有一種惜別的傷感在其中,因?yàn)椤皠e時容易見時難”。但是張大千沒有想到,他在巴西又見到了這個手卷,引首大約就是復(fù)見此卷時題寫的。1983年春節(jié),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明四大家專題展覽,幷向海內(nèi)外重要收藏家征借展品,唐寅此卷即為此次展覽的重要展品。展覽的同時,臺北“國立歷史博物館”選編重要展品輯印畫冊《明代沈周唐寅文征明仇英四大家書畫集》,《送陶太癡教諭臨川序》入選其中,刊于畫冊第81頁。


唐  寅(1470~1523) 行書 送陶太癡教諭臨川序卷(局部)
紙本  手卷 1513年作 引首:26×97cm  畫心:25.8×218cm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等,明成化、嘉靖年間蘇州人,才學(xué)出眾,與徐貞卿、祝允明、文征明合稱為“吳中四才子”。弘治十一年(1498)舉南京鄉(xiāng)試第一名,但是沒有想到,在第二年的會試中因?yàn)榫砣搿翱瓶嘉璞装浮北蝗∠Y格,幷責(zé)以刑獄,從此絕意仕進(jìn),專志書畫,此卷款署“前鄉(xiāng)貢進(jìn)士”指得就是這件事。此卷書法清逸俊雅,品相亦佳,又曾為大風(fēng)堂藏物,更有重要展出背景,值得寶藏。

倪元璐《書畫合璧卷》極為難得,一詩一畫,詩為五言,名曰《古盤吟為范質(zhì)公吏部》,所書結(jié)體端莊,用筆沉穩(wěn)。畫則以淡墨繪將樂硯山,峰巒五起,形狀奇妙,輕擦淺染,玲瓏剔透。該卷在乾隆年間已被著錄在陳焯所著的《湘管齋寓賞編》第四卷中,上海書店也為之出版拉頁式單行本,童衍方先生為單行本寫有后記。單行本出版后,有人從上海將書寄至香港贈送董橋先生。董橋先生觀冊大喜,作一篇《倪元璐的字真帥》的文章,娓娓敘說與此冊相關(guān)的人和事,其中敘及“一九六八年,張大千將舊藏倪元璐寫的《古盤吟》,送給了臺靜農(nóng),并照臺靜農(nóng)的囑咐補(bǔ)畫了一幅《石交圖》,提醒臺先生把乾隆年間陳焯所著《湘管齋寓賞編》里著錄的倪元璐書畫合璧卷考證文字抄在卷末。那是說,倪元璐生前為好友范景文抄錄《古盤吟》畫了石交圖,世稱書畫合璧卷……”可惜,張大千和臺靜農(nóng)二位先生生前都無緣見到這個手卷,真是憾事。1990年臺靜農(nóng)先生將張大千送贈的舊藏倪元璐《古盤吟》捐給了臺北“故宮博物院”。(董橋先生的文章見2008年11月2日東方早報)。中國書協(xié)研究部副主任劉恒先生也為此卷撰有《貞石見風(fēng)骨,詩筆溢清芳——讀倪元璐書畫合璧卷》的專門文章(見本期《通訊》)。毫無疑問,《書畫合璧卷》是一件值得高度關(guān)注的倪元璐精品手卷。


倪元璐(1593~1644) 書畫合璧卷(局部)
水墨紙本 手卷 1638年作 引首一:26.8×100.5cm  引首二:27.8×63cm
畫心:25×332cm 跋文一:27.8×34.5cm 跋文二:25×55cm

十二開明代泥金書法扇頁冊是可圈可點(diǎn)的傳世藝術(shù)佳作,其可圈點(diǎn)處有三:一、十二幀扇頁俱為泥金底子,品相佳;二、十二位書家均史冊有載,都是名家;三,十二幀書法皆為書家得意作品,非常難得。如果按生年排列,十二位書家依次為:祝允明、文征明、文彭、周天球、王世懋、屠隆、張瑞圖、文震孟、侯豫瞻、陳元素、歸莊、吳山濤,其中除了歸莊與吳山濤生于明末萬歷、天啟年間,卒于清初康熙年間以外,其余十位均為明中期的天順至晚期的崇禎年間人,幷且都是學(xué)養(yǎng)書藝俱佳的碩學(xué)之士。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說,這本泥金扇冊是明中晚期書法的一個縮影,這是這本冊頁最可圈點(diǎn)的地方。


祝允明、文征明、文 彭、周天球、王世懋、屠 隆、
張瑞圖、文震孟、侯豫瞻、陳元素、歸 莊、吳山濤 明賢法書扇冊
泥金紙本  扇頁(十二開選四) 1644年作
19×54cm 17×52.5cm 16×47.5cm 17×55cm
17×49.5cm 17×52.5cm 18.5×52.5cm 16.5×50.5cm
18×55cm 16.5×52cm 16×50.5cm 17.5×51cm

在金箋扇面上作書法幷不容易,要寫得縱橫馳騁難度就更大,不僅因?yàn)榻鸸{比宣紙難吃墨,還因?yàn)橐艿叫问降木窒?。但是十二幀扇面的書法寫得都很好,無論是祝允明、張瑞圖的草書,還是文征明、文彭父子的亦行亦草,抑或周天球、文震孟、吳山濤等人的行書,家家都是張弛有度,揮灑自如,絲毫沒有因?yàn)榻鸸{扇面的昂貴被束縛手腳,也沒有因?yàn)闀业摹皬埧瘛保ū热缱T拭鳎o視扇面的形式難度,而是在“法”與“非法”之間恰到好處地施展才華,難能可貴,保存得那么好,就更不容易。在今天的藝術(shù)市場上,求一幀明代金箋扇頁書法或許不難,但是求一冊就難,求一冊品相既好書法尤佳,而且可以大致看作是一個時期書法面貌的金箋扇冊則更難,當(dāng)引為重視。
說到金箋扇面書法,本次拍賣會古代專場另有一把成扇同樣值得一說。

此扇藍(lán)瑛繪山水,董其昌、李流芳、嚴(yán)調(diào)御作書法。金箋泥金細(xì)膩,敷紙平勻,熠熠閃赤光,堪稱上佳。藍(lán)瑛以素筆落墨繪山水,不染一色,在彎環(huán)窄小的扇幅里,一暢遼廓,極為從心所欲。而一把成扇讓四位晚明書畫名家,幷且是聲名相當(dāng)?shù)臅嬅壹谝惑w,這在我們可以見到的成扇中是很難得的,成就此事的是吳仲言。

關(guān)于吳仲言及其這把成扇,本期通訊有專文解讀,可供參考。

張瑞圖是晚明大書法家,萬歷三十五年(1607)丁未科的探花。不善政治,官卻做到禮部尚書兼東閣大學(xué)士,最后還是擺脫不了厄運(yùn),因?yàn)樘娲蠹槌嘉褐屹t在杭州所建生祠書碑致禍,當(dāng)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其弟朱由檢嗣位后于崇禎二年將他列入“逆案”,論徒三年,最后以納資才贖罪為民。因?yàn)榭婆e成功而誤入仕途,他的一生可以厚厚地寫一本書。從此張瑞圖仿佛洗了一次腦,于人于事都開始改變,60歲后歸隱福建晉江老家,每天詩文書畫、誦經(jīng)禮佛,在“白毫庵”里以“書畫禪”自娛。而其書法面貌卻因此由為官時的狂悍、咄咄逼人狀態(tài)進(jìn)入率意天真、從心無拘的境界。沒了官做,卻找回了文人和書法家的張瑞圖的本來面目,這樣的人生歷程如同一面鏡子可以映照后人?!缎袝逖栽娸S》就是他退出官場之后所作,通軸結(jié)字茂密緊峭,用筆方折互參,布局字密行寬,氣勢酣暢淋漓,為其晚年佳作。絹本,品相亦佳。曾為清代著名金石家、收藏家吳平齋收藏,鈐白文“歸安吳云平齋審定名賢真跡”收藏印,是為難的。

草書《臨王羲之帖》則為王鐸妙筆。王鐸是一代書法大家,不僅在明代書法史中具有突出地位,在中國書法史上也占有一席位置。然而其一生處在改朝換代的明清交替時期,人生道路顛沛流離,孜孜以求的仕途在后人的眼里其實(shí)是他最不該走的一條路,他卻為之得意。與張瑞圖一樣,他也是因?yàn)榭婆e的成功而誤入仕途,盡管官做得很大,無論在晚明的崇禎朝,南明的弘光朝,還是在清代的順治朝,他都是官晉二品,地位顯赫。然而弘光元年(清順治二年,1645)五月十五日,當(dāng)豫親王多鐸率清軍兵臨南京城下之際,他與錢謙益等數(shù)百明朝文武官員開城門迎降清軍,盡管此舉讓南京免遭像揚(yáng)州一樣的“十日屠城”,他卻因此染污,當(dāng)歷史進(jìn)入“乾隆盛世”的時候,被打入“貳臣”之列,從此不得翻身,為后人留下了說不盡的話題,以至人們評論王鐸書法,總得先貶其人生,再褒其書法,繞一個大圈子。這話說來長了,不說也罷。


王 鐸(1592~1652) 草書 臨王羲之帖 綾本 立軸 1642年作 218×49cm

草書《臨王羲之帖》作于“壬午”即崇禎十五年(1642),此時的王鐸已被崇禎帝任命為南京禮部尚書,但因?yàn)闀r局混亂,輾轉(zhuǎn)多時他也未能到任,先是被李自成的農(nóng)民軍圍追,繼而又遭父母及子女妻子亡故,厄運(yùn)連連,苦不堪言。此軸為“超宗老詞宗”作,作于何地他沒有交待,應(yīng)該是輾轉(zhuǎn)南京赴任途中。王鐸一生無論喜悲,遣其興者兩件事:吟詩或作書。他也飲酒,但飲酒與吟詩作書往往配伍。詩多悲戚,書則瀉情,故其書法草書最妙。草書的表情功能無以替代,也不可名狀。此軸雖為臨帖之作,其實(shí)是王鐸借先人墨跡與情博弈,渲瀉胸中積憤。所書正是其情無可遏的“一筆書”。寫得如何?一言以蔽之:痛快淋漓??v218厘米,橫49厘米,綾本大幅,更為難得。

陳洪綬《歌詩圖》,設(shè)色絹本,立軸,縱105厘米,橫49厘米,繪人物故事。高士持卷誦詠,有二女,琴女繪背影,席蒲團(tuán),作彈撥狀;仕女側(cè)身執(zhí)如意,席墊毯,神態(tài)靜穆,如洗耳恭聽。筆法則勾以高古游絲描,緊勁綿密以外,凝聚力量,使線條不僅靈動,更體現(xiàn)人物精神的高古氣質(zhì)。設(shè)色淡雅,氣息古穆??钍稹啊踹t洪綬畫于溪亭”,“遲”前有類似“一”字筆劃,但顯然不是“一”字。察而后知此處有舊補(bǔ),所謂“一”字,應(yīng)該是“老”字殘剩筆劃,如此全款應(yīng)為“老遲洪綬畫于溪亭”。陳洪綬是浙江諸暨人,屋前有楓溪,1630年他在宅園內(nèi)筑醉花亭,1633年起吟詩作畫始署“溪山”“溪亭”等地名。而以“遲”為號,陳洪綬有悔遲、弗遲、勿遲、老遲等,為什么在一個“遲”字前面先后會冠以“悔”、“弗”、“勿”、“老”等字?甚至出現(xiàn)自相矛盾,比如“悔遲”與“弗遲”?其實(shí)它流露了陳洪綬由明入清后復(fù)雜的情感,“是儒家道義的自我及藝術(shù)家寄情筆墨的自我無法解決矛盾時的表現(xiàn)”(翁萬戈語)。排比陳洪綬傳世作品,最早以“遲”署款(無論詩歌還是繪畫)大約是在“丙戌”年(1646年),即陳洪綬49歲那年。他一生享年55歲,所以,凡以“遲”字署款的,無論前面冠以“悔”、“弗”、“勿”、“老”哪一個字,均為陳洪綬晚年所作。


陳洪綬 《歌詩圖》 設(shè)色絹本 立軸 105×49cm 說明:謝稚柳題簽。

《歌詩圖》乃謝稚柳所名。此畫為原華東局秘書長兼機(jī)關(guān)黨委書記李宇超舊藏。李宇超字任西,號越公,羽超等,齋號倚琴樓,是一位上世紀(jì)二十年代參加革命的老干部,“文革”中于1968年被林彪反革命集團(tuán)迫害致死。李宇超生前與謝稚柳友善,從李宇超1968年含怨去世可以推斷,謝稚柳鑒賞此畫應(yīng)該是在“文革”之前,簽條即出自謝稚柳之筆。

查士標(biāo)是清初新安派畫家的重要代表,字二瞻,號梅壑等,生于明萬歷43年(1615)。他本為晚明諸生,30歲左右遭遇明朝滅亡,從此放棄仕進(jìn)之途,專事書畫,屬由明入清的遺民畫家。查士標(biāo)勤于學(xué)習(xí),但是疏于人際交往,其深層次的原因就因?yàn)橥雒魈邮?。書法學(xué)米芾、董其昌,山水初學(xué)倪瓚,后來追吳鎮(zhèn),再后來也是受董其昌的影響。與別家不同的是,他因?yàn)榧也卦S多鼎彝及宋元真跡,故得近水樓臺,別具一種鑒別知識,幷以之反哺于畫,形成筆墨蕭疏、氣韻荒寒的繪畫面貌,所作有“逸品”之譽(yù)。

《溪山草亭圖》作于1665年,為其中年所作。絹本,縱193厘米,橫47.5厘米。構(gòu)圖疏朗,用筆淡逸,頗有飄緲世外意味,繪畫衣缽從近景的溪橋樹石的描繪中可知,傳之倪云林、董其昌,是典型的查士標(biāo)面貌。左下方有兩方收藏印:“穞園夫婦行篋所攜”,“暗將心事許煙霞”。穞園即湖北潛江人易宗菉。易宗菉,字均室,號穞園等,他是黃賓虹的朋友,一位精于金石學(xué)的著名書畫家,有多種相關(guān)著述行世,幷好收藏?!断讲萃D》為其所藏愛物之一,隨其行蹤又南又北。易宗菉1969年去世,《溪山草亭圖》何時流出易家則不得而知。

《高士臨流圖》是一幅頗得逸趣的作品。楊文驄為晚明著名畫家,字龍友,原籍貴州,客籍金陵(南京),萬歷47年舉人,官至兵部右侍郎。他與弘光朝輔臣馬士英為親戚,幷于馬士英中進(jìn)士之年中了舉人,隨著馬士英的當(dāng)權(quán)而步入仕途。然而在清軍大兵壓境之時,馬士英捆綁財寶倉皇南逃,楊文驄則率軍抵抗至戰(zhàn)敗,被俘后不降而死。楊文驄善交游,與當(dāng)時文人多有結(jié)誼。擅書法尤善行書,所書有清俊之氣,甚為時人喜愛。繪畫則得吳偉業(yè)褒獎,名列“畫中九友”之一?!陡呤颗R流圖》以干筆淡墨繪山水,畫面清潤,云水交合,畫中一長者徜徉山水間,狀若覓詩,作品富溢文人逸氣。上方有長題,乃一則美文,是以比興之法對畫中人物作贊美。畫為“士安詞盟”作,未署作年,作畫地點(diǎn)為“醉李舟中”?!笆堪病焙稳瞬坏枚?,但既為“詞盟”,即使不是楊文驄的復(fù)社盟友,也一定是楊文驄敬重的志同道合的文友,這從長題中可以得到證明。醉李則在浙江桐鄉(xiāng),那是江南水鄉(xiāng)的腹地。醉李本作檇李,是一種嘉木,結(jié)實(shí)為果中珍品,成熟時色紅味鮮,啄一小孔,插一細(xì)管可以吸食,是其與其它李子不同之處。因其味讓人陶醉,所以檇李又叫醉李,鄉(xiāng)人以之代指地名,從此這方水土名揚(yáng)天下。當(dāng)年浙江嘉興、桐鄉(xiāng)一帶,水網(wǎng)比今日發(fā)達(dá),蘇、錫、常,杭、嘉、湖就是因?yàn)樗耐ò诉_(dá)的水網(wǎng)連成一片,鄉(xiāng)人出行,非舟莫行。文人們最愛乘舟出游江南,所以醉李又是文人興會的地方,尤其是每年七、八月份的果熟時節(jié),文人們紛紛前往,品醉李,吟詩作畫,不亦樂乎。明中期的吳門畫家們就喜歡去那里,明末時候,楊文驄的朋友藍(lán)瑛也常去那里,幷于“醉李舟中”寄興丹青,他的名作《江皋話古圖軸》就是在“醉李舟中”所作?!陡呤颗R流圖》水墨紙本,縱135.5厘米,橫49.5厘米,品相完好,民國時歸藏知名收藏家秦通理,右下角“頤椿廬秦通理藏書畫印”即為其所鈐。

王原祁《仿子久山水》作于康熙庚辰(1700)四月,時年59歲。這件作品與王原祁其它傳世作品不同的是,它是一幅綾本山水,這甚為少見,本期通訊有署名文章作解讀,可參閱。此作舊裱,右下角有三方收藏印,分別為蘭陵、清群簃鑒賞,郁蘭堂珍賞。這幅畫后來的收藏者是蘭州大學(xué)歷史系著名學(xué)者趙儷生教授,趙教授教學(xué)之余酷愛書畫收藏,所藏既富且精。然而一場“文革”他的大多數(shù)藏品被抄,如今一些藏品已經(jīng)成為博物館的重要收藏。2007年西泠秋拍那本金農(nóng)、羅聘的《動物花卉合冊》即出自趙儷生所藏。趙儷生珍愛書畫,一般不對所藏書畫重作裝裱,而是盡量保持本來面貌;也不對所藏書畫鈐印題跋,他知畫、惜畫,但是低調(diào)。這與那些幷不懂畫,卻動輒大字作跋的人違然有別。此畫裱工考究,民國手織耿絹挖裱,連史紙復(fù)背既薄又挺,圈檔平勻無縐,垂地自然。幷以上好織錦鑲牙條,牙條上寬下窄,合乎規(guī)矩。天桿簽條上寫有“戊午四月購于津門”數(shù)字——據(jù)趙儷生后人介紹,這是趙儷生上世紀(jì)五十年代購藏此畫時已有舊簽。由此我們知道簽條是趙儷生之前的某位收藏家所題,而從此畫民國手織耿絹挖裱來推測,題簽的“戊午四月”應(yīng)該是1918年?!斗伦泳蒙剿穯柺酪?00多年,品相卻如此完好,是因?yàn)槟切┝裘筒涣裘氖詹卣邔@幅作品的呵護(hù)與珍惜。山水無言,藝術(shù)當(dāng)傳之永遠(yuǎn)!


王原祁(1642~1715) 仿子久山水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700年作 154×48cm

《歷代名姬圖》為書畫合冊,一畫一書,各十二開,絹本,各縱66厘米,橫46厘米,王樸(字玉樵)繪圖,陳奕禧作書法,扉頁題“蘭蕙衡鑒”。十二幅圖繪十二名姬,分別為西施、卓文君、馮媛、王昭君、趙飛燕、蔡文姬、潘妃、紅拂、江采萍、虢國夫人、關(guān)盼盼、馮小青,繪工極精,書畫幷茂。此作原為溫州一頗有積藏的人家所有,“文革”時被抄,存溫州市博物館?!拔母铩苯Y(jié)束后落實(shí)政策,歸還物主,但是領(lǐng)還時因?yàn)楫嬌先鄙俨卣哂∮浀葢{據(jù)碰到麻煩,幸好物主保留了原裱夾板中的一塊,憑此再加上戶口簿方得領(lǐng)回。1986年,浙江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據(jù)此出版《歷代名姬圖》掛歷,謝稚柳為之題名。


王 樸[清 康熙] 歷代名姬圖 設(shè)色絹本  冊頁(二十四開) 畫:66×46cm×12 題跋:66×46cm×12 扉頁:60×47.5cm×4 59.5×46cm×4

鄒一桂《百菊圖卷》,設(shè)色絹本,縱25厘米,橫525.5厘米。據(jù)卷上題識,乾隆庚午(1750)“一桂菊花卷春以進(jìn),共一百種”,所繪是“先五叔家園藝菊,集諸父分題……賞得七律百首”,此時“一桂方十齡,僅能作舉業(yè)……”云云。藝菊在清康雍干時期是宦家富戶普遍喜愛的一件雅事,大戶人家多有園圃,并不惜工本從南方各地購菊種種,植于園內(nèi),秋霜初降,園內(nèi)繁花似錦,爭奇斗艷,于是邀人吟詩摹圖,不亦樂乎。鄒一桂此卷所繪是其五叔家園所藝之菊,但是因?yàn)槭撬?0余歲時的往事,距今已歷五十余年,當(dāng)年盛況,盡管思之如在眼前,但記得的是花容,長輩們所吟之詩已不可得,故而繪來情意綿綿,有一份念想在其間。從“一桂菊花卷春以進(jìn)”一語可知,當(dāng)年鄒一桂應(yīng)該曾經(jīng)奉命作《菊花卷》,查《石渠寶笈》,“續(xù)編”中二(4) P1198有鄒一桂《百菊圖》著錄。而在此卷題跋中還有“副本以紀(jì)……”諸語,因此可以推斷此件《百菊圖卷》是鄒一桂當(dāng)年“菊花卷春以進(jìn)”之外的自存副本,這是十分難得的。

張宗蒼是乾隆時期的重要宮廷畫家,以山水邀寵,一生得乾隆恩遇殊多,曾官乾隆朝戶部主事。所作山水,用筆沉著,山石皴染多為干筆,林木間則以淡墨干擦相結(jié)合,故其所作有一股蔥蔚免俗氣息,與宮廷諸家的甜熟之氣違然有別。乾隆喜其繪畫,宮廷各殿有大量收藏,僅《石渠寶笈》著錄就有一百六十件。此幅《松溪觀泉圖》作于1727年,為其中年所作。水墨紙本,縱111.5厘米,橫47厘米,通幅呈現(xiàn)的正是他沉著用筆、淡墨干擦的特點(diǎn),是張宗昌的山水佳作。此畫民國時曾為知名收藏家頤椿廬主人秦通理收藏,品相完好,值得關(guān)注。


張宗蒼(1686~1756)  松溪觀泉圖 水墨紙本  立軸 1727年作 111.5×47cm

佚名《乾隆帝后像》,設(shè)色絹本,縱62厘米,橫121厘米,以西洋法繪著吉服男女半身像。畫中男子氣宇軒昂,女子端莊賢慧,從各自吉服冠上的飾物、吉服袍上的紋飾看,他們應(yīng)該是清代某位皇帝與皇后的繪像。經(jīng)比對北京故宮所藏帝后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shù)館所藏《乾隆及后妃像卷》,可以確定畫中所繪為乾隆皇帝及孝賢皇后。孝賢皇后即富察氏,雍正五年(1727)由雍正皇帝選擇與寶親王弘歷完婚,是寶親王的嫡福晉。1736年弘歷繼位后于乾隆二年冊立富察氏為后。乾隆十三年(1948)二月,在隨乾隆去山東祭孔返回途中病故于德州,時年38歲。從人物形象看,所繪是乾隆繼位不久面貌。舊裱,品相亦佳,是難得的乾隆帝后繪像。


佚 名 乾隆帝后像 設(shè)色絹本 鏡片 62×121cm

古代專場的“揚(yáng)州八怪”作品也極為精彩,計有金農(nóng)的梅花、書法,鄭板橋的多幅墨竹,黃慎的書法,李鱔的十二開《墨花冊》,高鳳翰的隸書《硯銘》及《芭蕉菊石圖》,羅聘的《香雪海圖》等等,限于篇幅,僅以金農(nóng)、鄭板橋兩家舉例。

金農(nóng)的兩件作品為一書一畫,畫為《紅白梅花圖》,絹本,縱90厘米,橫30厘米,品相完好,鐘銀蘭先生2001年曾為此畫撰寫鑒賞文章,(見《榮寶齋》2001年第3期),娓娓敘說金農(nóng)畫梅特點(diǎn),為把握此作提供了方法,可參閱。書法則是金農(nóng)的一本漆書冊頁。金農(nóng)是乾隆時期的書畫大家,名列“揚(yáng)州八怪”之首,畫梅花清韻卓絕,繪人物氣息高古,作書法——特別是他的漆書,被認(rèn)為是冬心諸藝中最獨(dú)具面貌的一項。中國文字的歷史如果從形意完備的甲骨文算起,至少已經(jīng)有3000多年了。書法是伴隨著文字的興起而興起的,之后歷經(jīng)大小篆、隸楷行草,字體由繁而簡,技法及書法的內(nèi)涵表達(dá)卻與之相向,由簡而繁,從結(jié)體到用筆,一部書法史可以說備覽無遺,能夠做到和可以想到的幾乎都有人去實(shí)踐了。所以一位書家欲求變化,形成所謂自己面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有時它的代價是窮一生之力。但是沒有自己面貌就不能稱家,無論書法繪畫都一樣。金農(nóng)則做到了,不僅出了面貌,而且是大面貌。他的漆書將《國山碑》和《天發(fā)神讖碑》融于漢隸唐楷之間,以大拙返雅的面貌,開前無古人新格——初觀漆書,不以為然,再觀則美,之后愈觀愈美,乃至后味無窮。這就非常了不起,這樣的書法絕不入俗流,金農(nóng)格調(diào)之高正在于此。此冊為金農(nóng)63歲時所作,紙本,烏絲欄,19開,畫心各幅墨竹,黃慎的書法,李鱔的十二開《墨花冊》,高鳳翰的隸書《硯銘》及《芭蕉菊石圖》,羅聘的《香雪海圖》等等,限于篇幅,僅以金農(nóng)、鄭板橋兩家舉例。


金 農(nóng)(1687~1763) 隸書冊(局部) 紙本  冊頁(十九開選六) 1749年作 26.7×28.2cm×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