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西泠春拍
伊秉綬雙題《漢甘泉山刻石》
清代初拓本
1軸 紙本
111×41.5cm
出版:《中國美術(shù)全集》(書法篆刻1 ·商周至秦漢書法)P67,啟功主編,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7年。
著錄:《善本碑帖錄》P6,張彥生著,中華書局,1984年。
提要:是刻又名“廣陵中殿石題字”,清人江藩考為西漢厲王胥冢石,翁方綱考為昭宣間(公元前87年至前48年),清嘉慶十一年(1806)出江蘇江都甘泉山惠昭寺寺階下,為阮元訪得。張彥生《善本碑帖錄》著錄所見初出土拓本二,此即其中“二石拓片合裝一條,歸謝剛主”者,淡墨精拓。上有伊秉綬題跋,褚德彝題簽,陳鴻壽“種榆仙館”藏印。張增熙、謝國楨、荻信雄遞藏,為流傳有序的初拓難得之品。
伊秉綬(1754~1815),字組似,號墨卿、墨庵、南泉、秋水、西湖長,福建寧化人。乾隆五十四年(1789)進士。官惠州、揚州知府。工書,尤精篆隸,精秀古媚。其書超絕古格,隸書尤放縱飄逸,自成高古博大氣象,與鄧石如并稱大家。
▲ 2017西泠春拍
張伯英、陶北溟、謝國楨等舊藏《西漢趙群臣上醻刻石》
舊拓本
1軸 紙本
143.5×35cm
提要:此西漢早期刻石,清道光間由廣平守楊兆璜在河北永年發(fā)現(xiàn)。此本為張伯英小來禽館舊藏,后歸陶北溟、朱鼎榮。庚子年(1960)適逢謝國楨六十壽辰,朱鼎榮以此拓為“翠墨中之吉祥之品”,舉以奉贈,以作華封之祝。上有朱鼎榮三次題跋,考訂此石刻立年份、記述此拓本傳承之緒頗為詳盡。
朱鼎榮(1904~1981),別名鑄禹,室名小潛采堂,江蘇淮安人。擅古書畫、美術(shù)史論、古書畫文物鑒定。1928年畢業(yè)于南開大學(xué),1955年任山西省人民銀行干部,1956年后任職于南開大學(xué)。編輯出版《唐前畫家人名辭典》、《唐宋畫家人名辭典》等。
▲ 2017西泠春拍
端方、張之洞等題《元鳳鳳凰刻石》等二種
清淡墨精拓本、清臨川李氏石印本
2冊 紙本
開本:44×27cm
提要:元鳳鳳凰刻石亦稱鮑宅山鳳皇刻石,是我國紀年最早的漢代畫像石刻,刻于西漢元康間(公元前65年至前61),現(xiàn)存銅井鎮(zhèn)三山溝村。此冊內(nèi)收“鳳皇”、大鳳、小鳳、“三月七日成”、“東安王”、“欽元”、“元康”拓片七枚,費念慈題簽,莊縉度手書四跋,后經(jīng)端方收藏,內(nèi)有張之洞、王仁俊、楊守敬、吳廣霈、王瓘、張祖翼、李葆恂、褚德彝觀跋及評議,為此刻石書法、文獻考據(jù)之全面記載,可堪寶重。
另有端方、王伯英遞藏臨川李氏石印本《唐孟法師碑銘》,為此碑最早的影印版。
端方(1861~1911),號陶齋,滿洲正白旗人。歷官陸軍部尚書、直隸總督。光緒三十三年(1907)創(chuàng)辦江南圖書館。收藏彝器瑰物頗豐。著有《陶齋吉金錄》、《端忠敏公奏稿》等。
▲ 2017西泠春拍
羅振玉題《宋拓館本十七帖》
(晉)王羲之書
宋拓本
1函1冊16開(題跋1開)
開本:30.5×16.5cm
提要:王羲之草書《十七帖》為唐貞觀年間太宗李世民敕勒之名帖,被歷代書家奉為圭臬,其墨跡早已散佚,唐宋以降勒石翻刻,傳本甚多,其中尤以“敕”字本為佳,帖后署大“敕”字,注云“付直弘文館臣解無畏勒充館本。臣褚遂良校無失。僧權(quán)”。
此拓屬“敕”字本體系中的“缺十七行本”,歷來被視為最接近原跡之刻本,其字口清晰,墨色沉靜,樸厚靈和之氣溢于紙上。舊藏羅振玉唐風樓,以八達暈錦面函套,紅木夾板,羅紋紙剪裱成冊,有羅振玉題簽、題跋。羅氏將之與李亦元藏宋拓館本、姜西溟藏唐拓本及趙次閑館本十七帖考對勘,斷此本為“宋棗板,南宋拓墨”。光緒三十三年(1907)轉(zhuǎn)贈友人章庸夫。
羅振玉(1866~1940),字叔蘊,一字叔言,號雪堂,晚號貞松老人,浙江上虞人。端重考古,喜傳刻古籍,亦精鑒藏金石書畫??小兑笮鏁跚昂缶帯贰ⅰ堆┨脜部獭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