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傳承明晰的青銅禮器,繞不過兮甲盤,這是南宋宮廷舊藏青銅器中,唯一一件保存至今的西周傳國重器。自宋代面世,宋、元、清、民國四朝的金石書籍中,錄有兮甲盤的重要出版著錄多達(dá)二十余種,近現(xiàn)代各家相關(guān)著述論文更不勝枚舉。盤銘一百三十三字,鑄存史料涉西周與獫狁的戰(zhàn)爭、兮甲管理成周畿輔、對南淮夷的商貿(mào)等,豐富詳實(shí),可媲美《尚書》一篇。王國維對其贊譽(yù)有加,對比近五百字的毛公鼎銘,稱“此種重器,其足羽翼經(jīng)史,更在毛公諸鼎之上”。
王國維《觀堂集林·別集 兮甲盤跋》
流傳
兮甲盤最早記錄于南宋的《紹興內(nèi)府古器評》,屬宮廷藏器。作者張掄生卒年不詳,活躍于紹興、乾道、淳熙年間,官居知閣門事。書中命名“周伯吉父匜盤”,“銘一百三十三字”,節(jié)錄王年、月相、受賞、器主并加以釋論。北宋晚期著名的《宣和博古圖》不見此物,可知徽宗時(shí)代兮甲盤尚未收入大內(nèi)。
南宋張掄《紹興內(nèi)府古器評》
查閱文獻(xiàn),除《古器評》一書,兩宋古籍再無論及,可知寶器一直深藏宮中,唯身居高位者方可一睹。南宋覆滅,兮甲盤流入民間,為元代書法名家鮮于樞所得。他在《困學(xué)齋雜錄》中自述:“周伯吉父盤銘一百三十字,行臺李順甫鬻于市。家人折其足,用為餅爐。予見之乃以歸予?!鄙酝淼年懹言凇堆斜彪s志》同樣記錄這一事:“李順父有周伯吉父盤,銘一百三十字。家人折其足,用為餅盤。鮮于伯機(jī)驗(yàn)為古物,乃以歸之?!滨r于樞卒于大德六年(1302年),距宋亡僅二十余載。兩段文字皆表明,至遲在元代初年,兮甲盤已因人為致使底足缺失。
元鮮于樞《困學(xué)齋雜錄》(左)元陸友仁《研北雜志》(右)
此后,盤收進(jìn)保定官府,清代中葉,為陳介祺所得。在陳介祺的《簠齋藏古冊目并題記》記:“足損……出保易官庫?!薄逗咠S金文題識》并言:“下半已缺。一百三十三字。字類石鼓,宣王時(shí)物也。魯誓事文。出保陽官庫……”
陳介祺《簠齋藏古冊目》中著錄兮甲盤
陳介祺舊藏兮甲盤拓片,國家圖書館藏
同時(shí)代的吳式芬《攈古錄金文》一書最早錄入兮甲盤全銘,釋讀全文后寫:“未觀其器,不知足有缺否……陳壽卿說三足并坐俱缺,即困學(xué)齋器也。”在他另一部《攈古錄》中,詳細(xì)記載“直隸清河道庫藏器,山東濰縣陳氏得之都市,器高三寸五分,口徑一尺三寸五分,下半缺?!?/span>
吳式芬《攈古錄》中著錄兮甲盤
陳介祺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中進(jìn)士,此后十年一直供職翰林院。吳式芬在咸豐三年(1853年)已有《攈古錄》初稿,咸豐六年(1856年)病逝。由此可知陳介祺在道光末咸豐初這十年間購買此物。
民國容庚《商周彝器通考》
自陳介祺制盤銘拓片,晚清民國的金石圖冊多有收錄。民國三十年(1941年),容庚在《商周彝器通考》中刊器物黑白照片,是目前所知建國前唯一的影像數(shù)據(jù)。
陳夢家、趙蘿蕤夫婦在美國合影(左)
陳夢家著《西周銅器斷代》(右)
自此,兮甲盤下落不明,陳夢家在建國初撰寫《西周銅器斷代》時(shí),已稱其“不知所在”。有傳說此盤存于日本,東京書道博物館有一帶足完整器,銘文亦有差別,顯是偽造之物。如今兮甲盤重現(xiàn)于世,實(shí)乃大幸之至。
日本書道博物館藏兮甲盤偽器
釋物
盤是盛水器,用于宴饗之前的沃盥禮。《禮記·內(nèi)則》云:“進(jìn)盥,少者奉盤,長者奉水,請沃盥,盥卒授巾?!鼻嚆~盤自商早期的湖北盤龍城遺址出現(xiàn),直到戰(zhàn)國末才逐漸退出歷史舞臺,延續(xù)千余年。禮器中,盤與盉或匜搭配使用。盉盤流行于西周中期前段,西周中晚期到春秋戰(zhàn)國,多見盤匜組合。
兮甲盤高11.7厘米,直徑47厘米,敞口淺腹,弧底,下原有圈足。外置雙附耳,耳與盤壁有細(xì)柱支撐。整器造型圖案簡約,耳內(nèi)外兩側(cè),裝飾連續(xù)鱗紋。腹身口沿下外壁,裝飾獸體交連紋一周。兩種紋飾皆屬獸體變形紋,流行于西周中、晚期。腹內(nèi)銘文十三行計(jì)一百三十三字,因內(nèi)有重文四字,故史籍有言其一百二十九字或一百三十字者。銘文如下:
隹(惟)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王初各(格)伐□1□2(玁狁)于□3□4。兮甲從王,折首執(zhí)□5(訊),休,亡敃(愍)。王易(賜)兮甲馬亖匹、駒車,王令甲政(征)□6(治)成周亖方□7(積),至于南淮尸(夷)。淮尸(夷)舊我□8(帛)畮(賄)人,母(毋)敢不出其□8(帛)、其□7(積)、其進(jìn)人,其□9(賈)母(毋)敢不即□10(次)即□11(市)。敢不用令(命),□12(則)即井(刑),□13(撲)伐。其隹(唯)我者(諸)侯、百生(姓)氒□9(賈),母(毋)不即市,毋敢或入□14(闌)□15(宄)□9(賈),□12(則)亦井(刑)。兮白(伯)吉父乍(作)般(盤),其□16(眉)壽萬年無疆,子子孫孫永寶用。
學(xué)者對部分先秦金文隸定不一,以下參考諸家之說,對其中的字、詞加以解釋。
“既死霸”,是兩周時(shí)期的月相稱謂,一月之中,分初吉、既生霸、既望、既死霸。既死霸即農(nóng)歷每月二十三日至晦這段時(shí)間?!俺酢?,為初始,開始?!案鳌?,是“格”的假借,《尚書·堯典》有“光被四表,格于上下。”意為至、到?!?/span>□1□2”,是“玁狁”的本字?!?/span>□3□4”為地名?!皬耐酢?,即跟隨周王?!罢凼住?,意斬首;“執(zhí)□5”,是抓獲審訊俘虜?!靶荨保埔?;“亡”,后作“無”?!皵暋蓖ā绊?,《說文·十下》解釋曰:“愍,痛也?!?/span>
“駒車”,是少壯馬匹駕馭的車。“政”,結(jié)合下文之“□7”,作征收?!?/span>□6”,《說文·十四上》有:“□6,籀文辭?!蓖?/span>□17”,有管理之意。“成周”,位于今河南洛陽,陜西豐鎬之地則稱宗周。何尊有“隹王初遷宅于成周”銘,學(xué)者多認(rèn)為乃周成王時(shí)所建新都?!?/span>□7”,通“積”,《周禮·地官·遺人》記:“掌邦之委積?!编嵭ⅲ骸拔e者,廩人、倉人計(jì)九谷之?dāng)?shù)足國用,以其余共之,所謂余法用也。職內(nèi)邦之移用,亦如此也,皆以余財(cái)共之。少曰委,多曰積?!边@里代指糧草?!笆蓖ā耙摹?,南淮夷為成周南部淮水流域部族,屬納貢的臣邦。“淮尸”二字下分別有重文符號。“舊”,有過去之意?!?/span>□8”通“帛”,指絲織物,“畮”通“賄”,郭沫若解“□8畮人”作賦貢之臣?!澳浮笔欠穸ㄔ~,通“毋”?!俺觥北硎窘患{,“進(jìn)人”為進(jìn)貢服勞役之人。
“□9”,通“賈”,指商賈;“即”是靠近?!?/span>□10”通假“次”,《左傳·襄公二十六年》書:“師陳焚次,明日將戰(zhàn)。”杜預(yù)注言:“次,舍也?!币鉃楣偕幔@里當(dāng)是管理集市的機(jī)構(gòu)?!?/span>□11”,孫詒讓考其為“市”之古文。“令”通“命”,即命令?!?/span>□12”在《說文·四下》釋作“則”之籀文?!熬?,通“刑”,指刑罰。“□13”,或作“□18”,通“撲”,意為擊,“□13伐”連用表示征伐。
“其隹”的“隹”通“唯”,合用表示希望?!罢摺蓖佟爸T”;“生”乃“姓”的初文,“百生”泛指西周的貴族、官吏。“□14”,孫詒讓釋作“□19”,同“闌”,原意是“妄入宮掖”,“入□14”引申為擅自闖入?!?/span>□15”,宄之古文,《說文·七下》道:“宄,奸也。外為盜,內(nèi)為宄。從宀九聲,讀若軌?!薄?/span>□15□9”可意指非法貿(mào)易?!?/span>□16”通“眉”,眉壽即長壽。結(jié)尾“子孫”二字下亦有重文。
整篇大意為:在五年三月既死霸的庚寅日,周王開始到□3□4地區(qū)討伐獫狁。兮甲跟隨周王,殺敵俘獲,圓滿功成。王賜給兮甲四匹馬和駒車,命令他征收管理成周與周邊的糧草,范圍至達(dá)南淮夷地區(qū)。南淮夷過去就是我周朝的賦貢之臣,不敢不交納他們的絲織物、糧草和勞役。他們的商賈不敢不到周朝管理的集市貿(mào)易。敢不執(zhí)行命令,就施加刑罰,進(jìn)行征討。希望我周朝諸侯百姓的商賈全部到集市去,不能再非法貿(mào)易,否則同樣處以刑罰。兮甲制作這件青銅盤,希冀長壽萬年無疆,子孫后代永久珍用。
于立群臨兮甲盤銘文 郭沫若跋
身世
銘文中四處揭示了兮甲盤的歷史身世:
第一是器主。典籍對此盤有“伯吉父匜盤”、“兮田盤”、“兮伯盤”、“兮白吉父盤”、“兮甲盤”等名,稱謂差異源于先秦姓、氏、名、字的使用。在秦漢以前,姓和氏為兩個概念,《資治通鑒外紀(jì)》云:“姓者,統(tǒng)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通志·氏族略》有言:“三代之前,姓氏分而為二,男子稱氏,婦人稱姓。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賤者有名無氏。”名乃自用,字多是對名的補(bǔ)充解釋,互為表里,故又叫“表字”。作為貴族的兮甲,兮是氏,甲是名,字伯吉父。
2009年4月23日,“中華詩祖”尹吉甫(兮甲)的墓碑紀(jì)事碑(刻有墓志銘),在湖北十堰市房縣青峰鎮(zhèn)松林埡宋家溝水庫壩中心底部出土。
王國維《兮甲盤跋》認(rèn)為:“甲”是天干的開始,而“吉”也有開始的意思,如月朔為吉月,一月前八天是初吉。銘文前半段,對周王稱自己名,作“兮甲”,后半段記自己做器,故稱字“兮伯吉父”。“兮田”則是金文中“田”、“甲”二字相似導(dǎo)致隸定之誤。王氏進(jìn)一步推測,“兮伯吉父”便是《詩經(jīng)·小雅·六月》中“文武吉甫”、“吉甫宴喜”中的“吉甫”?!对娊?jīng)·大雅》的《崧高》和《烝民》皆有“吉甫作誦”句,《毛傳》開始于字前加“尹”,尹是官職之名,《今本竹書紀(jì)年》也錄有“尹吉甫帥師伐獫狁?!本C合文獻(xiàn)資料,可知尹吉甫是當(dāng)時(shí)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同時(shí)也是一位文學(xué)家,是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jīng)》的主要采集者,歷史地位舉足輕重。
第二是年代。開篇王年、月相、日干支三者齊備,王國維依據(jù)《長術(shù)》,推周宣王五年三月乙丑為朔,庚寅為廿六日,正與既死霸相吻合。對兮甲盤干支日的推算,學(xué)者歷來各執(zhí)一詞,但年月的認(rèn)定基本一致。中國歷史上,自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始有確切紀(jì)年,十四年后,周宣王繼位。兮甲盤所述的“五年”就是公元前八二三年。
第三是獫狁。在《鬼方昆夷獫狁考》一文中,王國維論證鬼方、昆夷、葷粥、獯鬻、獫狁實(shí)屬同一族群,即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匈奴。自殷商起,他們被華夏地區(qū)冠以不同稱謂。獫狁一名,于厲王至宣王兩代在文獻(xiàn)、金文中頻繁出現(xiàn),足見侵?jǐn)_之甚。而《紀(jì)年》有“穆王西征犬戎,取其五王,王遂遷戎于太原?!薄靶醵吣辏跚脖ヌ植豢??!薄对娊?jīng)》又有“薄伐玁狁,至于大原。”太原一地不會同時(shí)出現(xiàn)兩戎,由此可知,在西周晚期,獫狁又喚作犬戎。
第四是□3□4地望。《兮甲盤跋》考據(jù)音韻,認(rèn)為這一用兵之地正是《春秋》的“彭衙”。彭衙在漢代是左馮翊衙縣,位于洛水東北。這里的洛水屬渭河支流,地處陜西,非河南伊洛。獫狁犯周,自洛水向涇水進(jìn)發(fā),周王朝的防御在這里符合地理實(shí)情。虢季子白盤有銘“博伐獫狁于洛之陽”,也可左證□3□4便是彭衙。
兮甲盤銘結(jié)合《今本竹書紀(jì)年》所記:“宣王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帥師伐玁狁,至于太原?!薄对娊?jīng)·小雅·六月》的“玁狁孔熾,我是用急。王于出征,以匡王國?!薄矮N狁匪茹,整居焦獲。侵鎬及方,至于涇陽?!薄氨》カN狁,至于大原。文武吉甫,萬邦為憲。”印證補(bǔ)充,大抵還原出那一年戰(zhàn)火紛飛的場景。在宣王五年三月,獫狁侵?jǐn)_周王朝,雙方爆發(fā)戰(zhàn)爭。兮甲跟隨宣王親征獲勝,旋即被派遣至成周。在那里,兮甲嚴(yán)明政令,管制諸侯,并施壓南淮夷,征收到大量戰(zhàn)爭所需的人力物力。至六月,兮甲率軍再次出征,大捷而歸,暫時(shí)平息了王朝的西北邊患。宣王在位四十五年,重用賢良,國力重復(fù),南征北伐,諸侯來朝,是西周中興之主。
湖北房縣榔口鄉(xiāng)尹吉甫宗廟寶堂寺遺址
輪回
開卷觀史,常感慨無巧不成書。《后漢書·西羌傳》言:“武乙暴虐,犬戎寇邊,周古公逾梁山而遷于岐下?!薄对娊?jīng)·閟宮》贊:“后稷之孫,實(shí)維大王。居岐之陽,實(shí)始翦商?!闭侨值耐?,讓周太王公亶父自豳遷入岐山周原,經(jīng)季歷、文王兩世耕耘,至武王奪得天下。兩百年間,周與犬戎兵火頻仍。在宣王曇花一現(xiàn)的中興后,子幽王貪腐荒糜,烽火戲諸侯,失信于人。最終,犬戎在申侯引領(lǐng)下,攻入鎬京。幽王身死,西周覆滅,可謂成也犬戎,敗也犬戎。
無獨(dú)有偶,又一輪回悄然而至。靖康之變后,宋室南遷,以武林作都,升為臨安府,期望“紹祚中興”。然國難之時(shí),地不愛寶,象征西周中興的兮甲盤現(xiàn)身,庋藏內(nèi)府,自此與這塊土地結(jié)下不解之緣。元代大書法家鮮于樞三十七歲定居西子湖畔,在虎林筑困學(xué)齋,機(jī)緣巧合得兮甲盤。
輾轉(zhuǎn)數(shù)百年后,失而復(fù)得的吉金寶器,亮相杭州西泠印社拍賣,即將在這里書寫新的傳奇。
▲ 2017西泠春拍
西周宣王五年·青銅兮甲盤
高:11.7cm 直徑:47cm
部分傳承:1.南宋宮廷收藏。
2.元李順甫收藏。3.元鮮于樞收藏。4.清或清以前保定官府收藏。
5.清陳介祺收藏。
出版著錄:
1. 張掄《紹興內(nèi)府古器評》卷下,南宋紹興年間(1131-1162 年),暨南宋宮廷收藏。
2. 鮮于樞《困學(xué)齋雜錄》,元(1271-1368年),暨李順甫、鮮于樞收藏。
3. 陸友仁《研北雜志》卷上,元(1271-1368 年)。
4. 陳介祺兮甲盤拓片,國家圖書館藏,清道光二十五年至咸豐六年間(1845-1856 年)。
5. 陳介祺《簠齋藏古冊目并題記》第九冊第三一五頁,民國九年(1920年)。
6. 陳介祺《簠齋藏器目》第十八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7. 陳介祺、陳繼揆《簠齋金文題識》第六三頁,文物出版社,2005年。
8. 陳介祺《簠齋吉金錄》兮田盤一,鄧實(shí)編,民國七年(1918 年)。
9. 西泠印社春季拍賣《吉金嘉會·金石碑帖專場》第四四九一號,兮甲盤清代未剔本(字口未清理)拓片及已剔本(字口已清理)拓片,2017 年。
10. 吳式芬《攈古錄》卷三第二二頁,清宣統(tǒng)二年(1910 年),暨保陽府收藏,陳介祺收藏。
11. 吳式芬《攈古錄金文》卷三第二冊第六七至七十頁,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
12. 吳大澂《愙齋集古錄》卷十六第十三至十四頁,民國七年(1918 年)。
13. 方浚益《綴遺齋彝器款識考釋》卷七第七至十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14. 孫詒讓《古籀余論》卷三第三五至三七頁,民國十八年(1929年)。
15. 劉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八第十九至二一頁,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
16. 鄒安《周金文存》卷四第二頁,民國五年(1916年)。
17. 王國維《觀堂集林·別集》卷二第八至十頁《兮甲盤跋》,中華書局,1959 年(是文作于1921年)。
18. 吳闿生《吉金文錄》卷四第二六頁,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
19. 于省吾《雙劍誃吉金文選》卷上三第二四至二五頁,民國二十三年(1934 年)。
20. 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第一三四頁,第一四三至一四四頁,民國二十四年(1935 年)。
21. 劉體智《小校經(jīng)閣金石文字拓本》卷九第八四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22. 柯昌濟(jì)《韡華閣集古錄跋尾》壬篇第二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23. 黃公渚《周秦金石文選評注》第一一五至一一六頁,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
24. 吳其昌《金文歷朔疏證》卷五第十六至十八頁,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
25. 羅振玉《三代吉金文存》卷十七第二十頁,民國二十六年(1937 年)。
26. 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第五七頁,下圖八三九號,哈佛燕京學(xué)社出版,民國三十年(1941 年)。
27. 楊樹達(dá)《積微居金文說》卷一第三五至三七頁,科學(xué)出版社,1952年(是文作于1942年)。
28. 斯維至《古代的“刑”與“贖刑”》,《人文雜志(第一期)》第八二頁,1958年。
29. 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上第三二三至三二七頁,下第八二六頁,圖二一三號,中華書局,2004年(是文作于1965年)。
30.《辭?!?/span>試行本,第八分冊歷史,第四七三頁,中華書局辭海編輯所,1961 年。
31.《辭?!窔v史分冊世界史、考古學(xué),第三一八頁,上海辭書出版社,1978 年。
32. 巴納、張光?!吨腥諝W美澳紐所見所拓所摹金文匯編》卷一第七十頁,銘文二五號,藝文印書館,1978 年。
33. 葉達(dá)雄《中國歷史圖說3西周》第一一五頁,新新文化出版有限公司,1979年。
34. 郭庶英《郭沫若遺墨》第三六頁,河北人民出版社,1980年。
35. 嚴(yán)一萍《金文總集》第三七零三至三七零四頁,第六七九一號,藝文印書館,1983 年。
36. 劉翔《周夷王經(jīng)營南淮夷及其與鄂之關(guān)系》,《江漢考古(第三期)》第四十頁,1983年。
37. 劉翔《周宣王征南淮夷考》,《人文雜志(第六期)》第六六頁,1983年。
38. 王玉哲《西周金文中的“貯”和土地關(guān)系》,《南開學(xué)報(bào)(第三期)》第四七頁,1983年。
39. 林巳奈夫《殷周時(shí)代青銅器的研究——殷周青銅器總覽》(一)第三六六頁,盤七四號,吉川弘文館,昭和五十九年(1984年)。
40. 李學(xué)勤《兮甲盤與駒父盨》,載《西周史研究》第二六六頁,人文雜志編輯部,1984 年。
41. 梁披云《中國書法大辭典》第一零三四頁,廣東人民出版社,1984年。
42. 李學(xué)勤《魯方彝與西周商賈》,《史學(xué)月刊(第一期)》第三一頁,1985年。
43. 連劭名《〈兮甲盤〉銘文新考》,《江漢考古(第四期)》第八七頁,1986年。
44. 胡淀咸《賈田應(yīng)是賣田》,《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第十四卷第三期)》第五一頁,1986年。
45.《商周青銅器銘文選 1》第二七六頁,文物出版社,1986年。
46. 古銘、徐谷甫《兩周金文選——?dú)v代書法萃英》第二四二頁,上海書畫出版社,1986年。
47.《中國美術(shù)全集》書法篆刻編 1商周至秦漢書法,第二六頁,上海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1987 年。
48. 馬承源《中國青銅器》第三九三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年。
49. 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第三零五頁,文物出版社,1988年。
50. 張大可、徐景重《中國歷史文選下》第一九九頁,甘肅教育出版社,1988年。
51. 洪家義《金文選注繹》第三九八頁,江蘇教育出版社,1988年。
52. 黃思源《中國書法通鑒》第三一頁,河南美術(shù)出版社,1988年。
53. 白川靜《金文的世界:殷周社會史》第一九五頁,聯(lián)經(jīng)出版事業(yè)公司,1989年。
54. 劉翔《商周古文字讀本》第一三四頁,語文出版社,1989年。
55. 李學(xué)勤《新出青銅器研究》第一三八頁,文物出版社,1990年。
56. 安作璋《中國將相辭典》第四頁,明天出版社,1990年。
57. 周倜《中國歷代書法鑒賞大辭典上》第五零頁,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
58. 李國鈞《中華書法篆刻大辭典》第四五四頁,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年。
59. 楊廣偉《銅器銘文所見西周刑法規(guī)范考述》,《上海大學(xué)學(xué)報(bào)(第五期)》第九十頁,1990年。
60. 張懋镕《西周南淮夷稱名與軍事考》,《人文雜志(第四期)》第八一頁,1990年。
61. 陳連慶《中國古代史研究——陳連慶教授學(xué)術(shù)論文集上》第一一五二頁,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年。
62. 中國歷史博物館編《簡明中國文物辭典》第九四頁,福建人民出版社,1991 年。
63. 秦永龍《西周金文選注》第一八七頁,北京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1992 年。
64. 趙忠文《中國歷史學(xué)大辭典》第一一七頁,延邊大學(xué)出版社,1992 年。
65. 華夫《中國古代名物大典上》第一三四二頁,濟(jì)南出版社,1993 年。
66. 卲鴻《卜辭、金文中“貯”字為“賈”之本字說補(bǔ)證》,《南方文物(第一期)》第八九頁,1993 年。
67.《殷周金文集成》第十六冊,第一零一七四號,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考古研究所編,中華書局,1994 年。
68. 曹者祉《國寶大典》第六三八頁,文匯出版社,1996 年。
69. 雷志雄《中國歷代書法精品觀止篆書卷》第三四頁,湖北人民出版社,1996 年。
70. 周斌《夏商西周時(shí)期的區(qū)際貿(mào)易》,《喀什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第十七卷第三期)》第三三頁,1996 年。
71. 日知《中西古典文明千年史》第四三九頁,吉林文史出版社,1997 年。
72. 汪受寬、高偉《中國歷史文選》第一零四頁,甘肅文化出版社,1998 年。
73. 侯志義《金文古音考》第三二零頁,西北大學(xué)出版社,2000 年。
74.《中華歷史大辭典》第二一一一頁,延邊人民出版社,2001 年。
75. 尚秀妍《兮甲盤銘匯釋》,《殷都學(xué)刊(第二二卷第四期)》第八九頁,2001 年。
76. 沈柔堅(jiān)《中國美術(shù)大辭典》第五三三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02 年。
77. 張書珩《中國書法全集——篆書全集上》第三六頁,中國檔案出版社,2002 年。
78. 谷溪《中國書法藝術(shù)——殷周春秋戰(zhàn)國》第八四號,文物出版社,2003 年。
79. 李義?!丁促饧妆P〉續(xù)考》,《殷都學(xué)刊(第二四卷第四期)》第九九頁,2003 年。
80. 尹盛平《西周史征》第一六一頁,陜西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4 年。
81. 張弘《中國篆隸名作鑒賞》第三四頁,遠(yuǎn)方出版社,2004 年。
82. 陳秉新、李立芳《出土夷族史料輯考》第三七五頁,安徽大學(xué)出版社,2005 年。
83. 張懋镕、張仲立《青銅器論文索引(1983-2001)1》第五四八頁,香港明石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2005 年。
84. 紫都《先秦書法名作鑒賞》第一六三頁,中央編譯出版社,2005 年。
85. 王輝《商周金文》第二四一頁,文物出版社,2006 年。
86. 張華田《尹吉甫在房縣的遺跡和影響》第六四頁,中國文物出版社,2006 年。
87. 彭慧賢《從西周戰(zhàn)爭銘文再探〈詩經(jīng)〉征伐動詞》,《興大人文學(xué)報(bào)(第四三期)》第五五頁,2009 年。
88. 馬如森《甲骨金文拓本精選釋譯》第一零九頁,上海大學(xué)出版社,2010 年。
89. 鄭天挺、譚其驤《中國歷史大辭典1》第五一七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0 年。
90. 朱繼平《從淮夷族群到編戶齊民——周代淮水流域族群沖突的地理學(xué)觀察》第一三七頁,人民出版社,2011 年。
91. 杜迺松《杜乃松說青銅器與銘文》第二三九頁,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 年。
92. 王程遠(yuǎn)《西周金文王年考辨》第七七頁,四川大學(xué)出版社,2012 年。
93. 劉佳《話說金文上》第一二九頁,山東人民出版社,2012 年。
94. 司恵國《篆隸通鑒》第四四頁,藍(lán)天出版社,2012 年。
95. 吳鎮(zhèn)烽《商周青銅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第二五冊第五九五至五九六頁,第一四五三九號,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年。
96. 杜志勇《尹吉甫其人其詩》,《詩經(jīng)研究叢刊(第零期)》第六五頁,2012 年。
97. 康少峰《兮甲盤銘文考釋三則》,《寶雞文理學(xué)院學(xué)報(bào)(第三二卷第一期)》第十八頁,2012 年。
98. 馬如森《商周銘文選注譯》第二五九頁,上海大學(xué)出版社,2013 年。
99. 葉正渤《西周若干可靠的歷日支點(diǎn)》,《殷都學(xué)刊(第三五卷第一期)》第十五頁,2014 年。
100. 康盛楠《兮甲盤“畮”字意義再證》,《遵義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bào)(第十六卷第四期)》第二三頁,2014 年。
說明:兮甲盤是宋代宮廷收藏唯一可見之實(shí)物,亦是宋代及宋代以前所有記載中唯一傳世之重器,可謂流傳年代最久遠(yuǎn)的國寶重器。(見吳鎮(zhèn)烽文)。
器中銘文一百三十三字,記載中央王朝西周周宣王的歷史,從政治穩(wěn)定、社會制度、經(jīng)濟(jì)發(fā)展多角度記錄一個正在崛起的偉大文明古國。
其出版著述,自南宋初年起,途經(jīng)宋元明清歷代金石學(xué)大家,多達(dá)百余種。
是已知國內(nèi)拍賣市場中銘文字?jǐn)?shù)最多、出版著述最多,級別最高、分量最重的青銅器。
銘文所記內(nèi)容,時(shí)間、地點(diǎn)、人物、事件齊全,意義簡而概括如下:
一,所涉人物級別之高前所未有。
周宣王為西周倒數(shù)第二王,開啟了“西周中興”之盛世。國家博物館鎮(zhèn)館之寶“虢季子白盤”即是周宣王所銘,且比兮甲盤要晚七年。 兮甲就是尹吉甫,是當(dāng)時(shí)的軍事家、政治家和大詩人,文武雙全。他是《詩經(jīng)》的主要編纂人,保留和弘揚(yáng)了中國早期文化,被認(rèn)作“詩祖”。
二, 記載保衛(wèi)國土、穩(wěn)定南北邊疆。兼及與少數(shù)民族之關(guān)系。兮甲跟隨周王北伐匈奴獲勝,保衛(wèi)北方國土。又治理南淮夷,維護(hù)了王朝東南邊疆的穩(wěn)定?!半郊咀影妆P”同樣記錄北伐之事。
三, 記載建設(shè)法制、完善社會制度。兮甲監(jiān)督貢賦,規(guī)范商貿(mào),嚴(yán)明法律,是治理國家的重臣。孔子尚欽周禮,周代之制度也可謂中國后世一切制度的鼻祖。
四, 記載開展貿(mào)易、絲綢之路萌芽。南淮夷向周的進(jìn)貢主要是絲織品,線路自黃淮到陜西,即是早期的“絲綢之路”(見郝本性文)。
五,流傳為宋代以來金石學(xué)及其他學(xué)問之縮影。宋代以降張掄、鮮于樞、陸友仁、吳式芬、陳介祺、吳大澂、羅振玉、王國維、容庚、郭沫若、陳夢家等幾乎所有重要之金石學(xué)著作均載此件。另,對文字的興趣不僅興起了金石學(xué),也可謂宋代以后其他學(xué)問之開端。
正如王國維所說:“此種重器,其足羽翼經(jīng)史,更在毛公諸鼎之上?!?/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