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3547
估價RMB: 160,000-280,000
成交價RMB: 460,000(含傭金)
說明:早在戰(zhàn)國時期,人們就把竹制成竹簡、生活用品等。20世紀70年代初,在湖北出土的髹漆三獸足竹卮,這是迄今為止我國現存最早的竹雕寶物。西漢時期,竹雕繼續(xù)伴隨竹胎漆器而出現。唐代,有關竹的另一種表現載體——墨竹畫在此時興起,竹被文人雅士們賦予了更加豐富的內涵。北宋時期,由于文人墨客多傾慕于竹的貞潔虛心與高雅孤傲,所以竹往往被用作寄托文人高尚人格和品德的載體,成為一種象征。明中后期的嘉定地區(qū),一些頗具文人氣質且工詩擅畫的雕刻家,開始以竹為表現載體,創(chuàng)作出各種富有濃厚文人氣息與風格的竹刻藝術品。明代和清代不少竹刻名家皆喜歡以民間傳說人物、吉祥民神或神話人物作主題;因這些形象深入民間,廣為男女老幼認識。濟公搶親就是在民間婦孺皆知的故事。歷朝均見有不少竹刻,出自大師雕刀;圓雕與浮雕占多數,造型不同,但皆栩栩如生。此件竹根雕濟公搶親,人物身姿刻畫極為生動,濟公呈彎腰狀,背著剛搶來的新媳婦,仍嬉皮笑臉,女子神情相對比較嚴肅,似乎充滿怨氣。這樣的對比將濟公瘋瘋癲癲的形象表現得活靈活現。人物雕刻比例勻稱,五官、衣飾等細節(jié)刻畫拿捏準確,整體風格詼諧風趣,體現出精湛的竹刻技藝和藝術表現力,戲劇性的情節(jié),更加惹人憐愛,是一件極為少見的古代竹根雕作品。濟公(1148~1209),漢族民間信仰之一,舊時冰窖業(yè)、雜技業(yè)崇拜的行業(yè)神祇。濟公原名李修緣,南宋高僧,浙江天臺縣永寧村人,后人尊稱活佛濟公。他破帽破扇破鞋垢衲衣,貌似瘋顛,初在杭州靈隱寺出家,后住凈慈寺,不受戒律拘束,嗜好酒肉,舉止似癡若狂,是一位學問淵博、行善積德的得道高僧,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楊岐派第六祖,撰有《鐫峰語錄》十卷,還有很多詩作,主要收錄在《凈慈寺志》、《臺山梵響》。懂醫(yī)術,為百姓治愈不少疑難雜癥。他好打不平,息人之諍,救人之命。他的扶危濟困、除暴安良、彰善罰惡等種種美德,在人們的心目中留下了獨特而美好的印象。
MING DYNASTY A BAMBOO CARVING GROUP OF ‘JI GONG’
高:9.5cm
RMB: 160,000-280,000
西泠拍賣網上刊載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西泠拍賣網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的局部或全部的內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本網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站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