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錄號: 112
估價RMB: 300,000-500,000
成交價RMB: 839,500(含傭金)
潘祖蔭(1830~1890)、李文田(1834~1895)、張之洞(1837~1909)、薛時雨(1818~1885)、李慈銘(1829~1894)、夏同善(1831~1880)、李鴻藻(1820~1897)等 致孫詒經(jīng)信札約三百五十頁二厚冊
紙本 線裝冊(二冊)
題跋:1.光緒三十三年,歲在丁未,余館枚西城羊肉胡同……慕萲書于都門館舍。鈐?。河小酰ㄖ欤?大塊假我以文章(朱)
2.揮灑自如,言皆有物,此真大手筆也,欽佩奚似。鈐?。河小酰ㄖ欤?大塊假我以文章(朱)
3.薊門梁慕萲先生館余家時,每接席共幾縱談……綴數(shù)語而歸之。辛酉十月朔,天津金鉞拜跋。鈐印:金鉞之?。ò祝?浚宣(朱)
4.尊藏拜觀謹附荒言,并為署首只惡札不堪寓目,有媿冊中諸老耳。震先仁兄世大人,弟鉞頓首。鈐印:金鉞(朱)?浚宣(白)
簽條:1.名賢手畢。金城題。鈐印:□(白)
2.名賢手畢。辛酉十月,金城。鈐?。航鸪牵ㄖ彀祝?br>說明:孫詒經(jīng)上款。梁慕萲舊藏,金鉞題跋并題簽。
此為張之洞等晚清重臣五十余家信札2冊,多達約220通350頁,圍繞科試、功名、祝壽、書匾、宴客、節(jié)祀、入直、游幕、謀差、著書、宦跡、時局等內(nèi)容而作,多處談及浙省在太平天國期間及役后的情形,對于清代中晚期浙籍官員在京交誼情形及京官公私生活研究具有一定價值。
信札寫作時間稍晚于1860年,即咸豐末年至同光年間。作者半數(shù)以上為浙江籍貫或宦跡于浙省,尤以杭州籍貫者居多,且?guī)缀蹙鶠檫M士出身。諸家與孫詒經(jīng)存在同鄉(xiāng)、同年、同僚、姻親等多種不同社會關系,在朝中彼此政見趨同,互為奧援。其中,與孫氏浙江同鄉(xiāng)者近二十人,科舉同年者有李文田、許庚身、薛時雨等十余人,同館同僚者有潘祖蔭、李品芳、蔡振武等,結姻親族則有朱學勤、應寶時等,不一而足。是為重要的浙江鄉(xiāng)邦文獻。
此批信札可謂流傳有序,初由孫寶琦(孫詒經(jīng)長子)贈與表弟陳德莊,陳氏旋轉贈業(yè)師梁慕萲。至1921年,梁子震先將此批信札重裒緝裱,并延金鉞(梁慕萲弟子)題跋,遂成此二冊。據(jù)梁慕萲題跋可知,光緒末年,梁在孫詒經(jīng)家外宅課徒,弟子陳德莊即孫妻之外甥。1907年,孫寶琦受命出任駐德公使,出洋在即,以“粗重皆不能載”,擬將家中所藏“廢字紙、破書籍皆附丙庫”焚毀,適表弟陳德莊在側,“以此本皆信稿,未忍拉雜燒拾而收之”。歸寓后,因塾師梁氏對此冊十分鐘愛,陳持之慨然奉贈。
信札具體包括:張之洞、吳觀禮、李品芳、郭祥瑞、陳政鑰、裴蔭森、翁在璣(翁在琳聯(lián)名)各1通2頁,徐郙、皮宗瀚、王憲成、銘安、程恭壽、潘曾瑩、周壽昌、李慈銘、徐其光、王定安、謝景干、毛亮熙、毛夔各1通1頁,張應昌、蔡振武、劉郇膏、章浚、卓鑄顏各1通3頁,鐘駿聲、張預各1通4頁,李鴻藻、周蘭、王堃、鐘寶華各2通2頁,恭釗2通3頁,李文敏2通4頁,薛時雨、楊昌浚各2通5頁,朱學勤、鄭守孟各2通6頁,龔自閎、楊泗孫、江人鏡各3通3頁,孫楫3通4頁,應寶時、周玉麒各3通6頁,孫如僅3通9頁,林天齡4通4頁,許庚身5通6頁,夏同善9通10頁,景其浚9通11頁,李文田10通11頁,陳豪10通33頁,陳其元15通51頁,潘祖蔭71通71頁,佚名約10頁。
其中,張之洞信札一通二頁,系為門生駱葆慶推轂而作,兼論官場常套及人情通則,是張之洞京官時期的珍貴見證。所及松翁、鐘老前輩當分別指夏同善、鐘駿聲,二人與孫詒經(jīng)同為杭州籍京官,過從極密。值得一提的是,張之洞與孫詒經(jīng)交情似亦匪薄。據(jù)是冊李慈銘信中邀孫氏晚飯一節(jié),有“晡時詣大柵欄同興居一敘……坐惟芍農(nóng)、香濤兩君,無雜賓也”一語,芍農(nóng)、香濤即李文田、張之洞,可窺四子私誼?;蛟S因了極睦的私交,張才將駱生薦事托與孫氏。駱葆慶,改名元邃,字筠孫,浙江諸暨人,同治六年(1867)舉人,官青田教諭,主講二戴、陽山書院,著有《補梅花館詩稿》。
PAN ZUYIN, LI WENTIAN, ZHANG ZHIDONG, XUE SHIYU, LI CIMING, XIA TONGSHAN, LI HONGZAO, ET AL. LETTERS TO SUN YIJING
Ink on paper, thread-binding book (two books)
Note: Dedicated to Sun Yijing. Inscribed and titled by Jin Yue.
尺寸不一(冊頁尺寸:34×22.5cm×2)?
RMB: 300,000-500,000
作者簡介:1. 張應昌(1790~1874),字仲甫,號寄庵,祖籍錢塘(今杭州),生于歸安(今湖州)。清嘉慶十五年(1810)舉人,任內(nèi)閣中書。道光初年,曾參與編修《仁宗實錄》。不久,因病辭職返鄉(xiāng),閉門不出,專以著作,致力于《春秋》之學,歷經(jīng)三十余年,完成《春秋屬辭辨例編》八十卷,取三傳以下及清代諸儒書四百余家。兼工詩詞,常和杭州詞人張景祁相唱酬答。另著有《國朝正氣集》、《國朝詩鐸》、《彝壽軒詩鈔》等。
2. 裴蔭森(1823~1895),字樾岑,阜寧周門人。同治二年補殿試,欽賜進士出身,分任工部主事。光緒九年(1883)二月,裴蔭森升任福建按察使。光緒十二年(1886)春,裴蔭森親赴金陵與南洋大臣曾國荃定議,協(xié)造雙機鋼甲兵輪兩艘,疏稿已具。值慈禧太后命撥海防經(jīng)費二百萬兩修頤和園,遂止。光緒十六年(1890),因操勞過度,二月告病假,四月續(xù)假歸淮養(yǎng)屙,寓河下白酒巷宅內(nèi)。光緒二十一年病逝。
3.鄭守孟[清],字海鄒,閩縣人。同治四年(1865)進士。翰林院編修。是鄭孝胥叔公鄭世祺的兒子,鄭孝胥三叔。
4. 蔡振武(1812~1869),字宜之,號麟洲,浙江仁和(今浙江杭州)人。道光十六年丙申(1836)進士,散館授編修。道光二十年(1840)任貴州主考官,會試同考官。道光廿三年(1843)任四川學政。官至廣東肇羅道,降同知,署江蘇太倉知州。
5.皮宗瀚[清],字筱舲,戶部廣東司主事。
6. 薛時雨(1818~1885),字慰農(nóng),又字澍生,號桑根老人,安徽全椒人。咸豐進士,官嘉興、嘉善知縣和杭州知府。后主講崇文書院、江寧尊經(jīng)書院和惜陰書院。
7.王憲成[清],常熟人。官刑部員外郎。
8. 劉郇膏(1818~1866),字松巖,河南太康(今屬周口市)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進士,官至護理江蘇巡撫,卒贈右都御史。上海建專祠,祀蘇州名宦祠。
9.張預(1840~1911),字子虞,號腹盧,杭州人。光緒九年進士,改庶吉士,歷任編修,會試同考官,湖南學政等。
10. 郭祥瑞[清],字玉六,號毓麓,河南新鄉(xiāng)縣人。道光二十七年(1847)二甲第十一名,賜進士出身。朝考后未能入翰林,分至戶部,曾分校鄉(xiāng)、會試。咸豐十年(1860)補監(jiān)察御史,幫辦五城團防。著有《拙齋漫譚》、《諫垣奏稿》《人鑒》等。
11. 陳政鑰(1816~1878),字魚門,鄞縣(今寧波)人。道光二十九年拔貢??たh有事,若賑荒、修學堂、協(xié)助濟饟之舉,皆倚辦妥。敘功授內(nèi)閣中書。咸豐十一年太平軍陷寧波,避鄞西桃花山。同治初年,將將風行紙牌改為骨牌麻將,與洋人玩樂,不數(shù)年風行全國。能書法,楷書方正挺拔,行書無滯遲之氣。
12. 銘安(1827~1911),葉赫那拉氏,字鼎臣,滿洲鑲黃旗人,進士后選庶吉士,授編修,除贊善,累遷內(nèi)閣學士,歷任泰陵總兵、吉林將軍、太子太保,卒謚文肅。
13. 朱學勤(1823~1875),字修伯,仁和(今杭州)人。咸豐三年(1853)進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改戶部主事,入軍機處,官至大理寺卿。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軍進犯天津,受詔抵通州,計擒英國外交官巴夏禮。才思敏捷,好搜藏古籍,編有《結一廬書目》,其中僅宋元明版本及精抄本就達幾百種。著有《結一廬遺文》二卷。
14.程恭壽[清],字容伯,號人海,室名坐春風館,浙江杭州人。道光十九年舉人,官至光祿寺少卿。工書法,咸同間譽為都中第一。
15. 楊昌浚(1826~1897),字石泉,號鏡涵,別號壺天老人。官至浙江巡撫、陜甘總督,閩浙總督。以錯判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件和替左宗棠辦理收復新疆的后勤聞名。
16. 林天齡(?~1887),字受恒,號錫三,福建長樂人。咸豐十年進士,官至侍讀學士,同治十年任山西學政、十三年任江蘇學政。同治三年順天鄉(xiāng)試同考官,九年江南鄉(xiāng)試副主考。
17. 張之洞(1837~1909),字香濤、孝達,號香巖、壺公,河北南皮(今屬滄州)人。同治二年進士,探花。光緒末年官至軍機大臣、體仁閣大學士。為清末洋務派首腦之一。
18.吳觀禮(?~1878),字子雋,號圭庵,浙江余杭人。同治十年進士,授編修,官至陜西候補道。光緒二年四川鄉(xiāng)試副主考。著有《圭庵文集》。
19. 李品芳(1793~1876),字增美,號春皋,晚號澹翁,浙江東陽人。道光三年(1823)進士。賜太子伴讀,授翰林院編修,會試分校,禮部侍郎,國史館分校,曾二度典試云南。道光十八年升階侍講,繼遷少詹事。道光十九年擢從一品內(nèi)閣學士銜。道光二十四年(1844)以母病為由,蟄居家中,閉門讀書著述,不談政事。每有官紳晉謁,寒暄如賓,以庶民自居,談笑風生。著有《澹翁文集》。
20.章浚(1825~1890),字輪香,余杭縣倉前鎮(zhèn)人。章太炎父。
21. 景其浚[清],生卒年不詳。字劍泉,貴州興義人。咸豐二年進士。官編修、內(nèi)閣學士、陜甘學政、河南學政等。工書法,好收藏,精鑒賞,曾藏元、明、清名人書畫,今均入藏上海博物館。
22.陸爾熙[清],平湖(今屬嘉興)人。同治二年(1863)進士,官編修,陜正考官,三品銜司業(yè),為文精密。
23.周蘭[清],同治二年進士,與張之洞、翁曾源同榜。
24. 王堃[清],字厚山,號小鐵,室名自怡軒,江蘇丹徒人。王文治曾孫。道光二十四年舉人,以中書出官云南澄江知府。書法克紹祖風,曾奉敕書文宗神道碑并定陵殿額。間亦作畫,山水近奚岡。著《自怡軒詩存》。
25. 李慈銘(1829~1894),字式侯,后更名慈銘,號愛伯,晚號越縵老人,浙江會稽人。光緒六年進士,官至山西道監(jiān)察御史,詩詞古文,名聞天下。工書,善山水、花卉。
25.許其光(1826~?),字耀斗,廣東番禺人,祖籍浙江。道光三十年(1850)庚戌科陸增祥榜進士第二人,官至御史。
27. 李鴻藻(1820~1897),字蘭蓀,一作字寄云,號蘭孫,直隸高陽(在今河北)人。咸豐二年翰林。官至大學士,謚文正。書法謹飭,氣息深厚。家多名繪,間作山水,筆墨淹潤,士氣盎然。
28. 王定安(1833~1898),字鼎丞,湖北宜昌府東湖縣(今宜昌)人。同治元年(1862)舉人。歷任冀寧道臺、安徽鳳潁六泗兵備道、山西布政使。曾國藩幕僚。著有《湘軍記》《求闕齋弟子記》《曾文正公大事記》。
29. 江人鏡(1823~1900),字云彥,號蓉舫,江西省婺源縣(今屬婺源縣)人。曾任內(nèi)閣中書、山西蒲州知府、太原知府、河東鹽法道、河東兵備道,湖北鹽法道、江漢黃德道等職,兼管中外通商事務。著有《知白齋詩鈔》。
30. 李文田(1834~1895),字仲約,號若農(nóng),室名泰華樓、五千卷樓等,廣東順德人。咸豐九年探花,授編修。官至禮部右侍郎。好金石碑刻,書法宗北碑。
31.楊泗孫(1823~1889),學名英泗,字鐘魯、濱石、瀕石,常熟人。咸豐二年榜眼,授翰林編修,歷任武英殿協(xié)修、纂修、總纂,國史館協(xié)修等,兄楊沂孫。
32. 陳其元(1812~1881),字子莊,號春澤,晚號庸閑老人,室名庸閑齋,鹽官(今屬海寧)人。早負文譽,為德清俞樾之舅,多次參加諸生試,皆名落孫山。曾為金華訓導,歷任青浦、新陽、上海知縣。晚年僑居桐鄉(xiāng)。撰有《庸閑齋筆記》《庸閑老人自述》等。
33. 潘祖蔭(1830~1890),字伯寅,又字東鏞、鳳笙,號鄭盦,又號龜盦、龍威洞天主,室名八囍齋、功順堂、滂喜齋、漢學居、攀古樓、八求精舍、芬陀利室、龍威洞天、二十鐘山房,謚文勤,江蘇省蘇州府吳縣人。咸豐二年探花,授編修,累遷侍講學士。官至工部尚書,軍機大臣,加太子太保銜。富收藏,善書法。
34. 許庚身(1825~1893),字星叔,號吉珊,許乃晉侄子,杭州人。咸豐中以舉八考取內(nèi)閣中書,充軍機章京。同治元年中進士,歷官侍讀學士,光緒十四年由于吏部右侍郎升兵部尚書,兼軍機大臣和總署大臣。同治十二年江西學政。同治四年會試同考官,十二年貴州試主考。光緒八年江南鄉(xiāng)試主考。十四年順天鄉(xiāng)試副主考。十七年順天鄉(xiāng)試主考。
35. 夏同善(1831~1880),字舜樂,號子松,浙江余杭人。咸豐六年進士,選庶吉士。官至吏部右侍郎。文章超群,時人譽謂“在曾(國藩)、左(宗棠)之上”, 慈禧命其與翁同龢一起為光緒帝侍讀。
36. 孫楫(1830~1901),字濟川、子舟,號駕斻、駕航、壺巢居士等,山東濟寧直隸州人。其曾祖孫玉庭、祖父孫瑞珍均為顯宦,兵部尚書孫毓汶之侄。咸豐二年(1852)壬子科二甲二十名進士,選庶吉士,散館授內(nèi)閣中書,官至順天府尹,同治年間任監(jiān)運使銜廣東高廉道署按察使,光緒十四年(1888)任廣州知府。
37. 李文敏(?~1882在世),字少俯,又字捷峰(一作號),陜西西鄉(xiāng)人。咸豐二年(1852)進士。同治十年任大順廣道、升廣東按察使。次年改任江西按察使。光緒元年(1875)任江西布政使、護理巡撫,四年擢江西巡撫。
38. 周玉麒(1804~1875),字韓城,湖南長沙人。進士。歷任監(jiān)察御史、鴻臚寺卿、太常寺卿等職。督理浙江學政,所取之士多有才華。咸豐八年(1858)相繼聘主城南書院、求實書院,同治七年(1868)聘為岳麓書院院長,歷任5年。弟子著錄者數(shù)千人,在教育事業(yè)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39. 孫如僅(1826~1867),字亦何,號松坪,山東濟寧人。咸豐三年(1853)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五年,出任陜甘學政。九年、十年均以修撰銜充會試同考官。十一年(1861)二月任經(jīng)筵講官。同治元年(1862)三月以庶子充會試同考官,七月以侍讀學士差派云南學政,八月調(diào)任江蘇學政,十二月升內(nèi)閣侍讀學士兼禮部侍郎。在他督辦學政及科舉時,秉正公允,力求拔取有真才實學之士。
40. 洪昌燕(1818~1869),字敬傳,號章伯,或張伯,錢塘(今杭州)西溪五常人。清咸豐六年(1856)丙辰科翁同龢、孫毓汶同榜進士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咸豐八年(1858),出任河南鄉(xiāng)試副考官,十年出任會試同考官,十一年補江南道御史。同治二年(1863)任工科掌印給事中之職,六年轉工科掌印給事中。工詩,刊有《務時敏齋存稿》。
41. 恭釗(1825~1894),字仲勉,號養(yǎng)泉,博爾濟吉特氏蒙古人。祖成德仕至將軍都統(tǒng),父琦善為清代重臣,仕至總督、大學士等。恭釗從小跟隨于其父任所,歷經(jīng)金陵、北京、山東、四川、直隸兩廣等地。束發(fā)以來,從師學習漢文古籍詩文。歷官禮部、戶部員外郎,西寧道,督辦宜昌川鹽總局等職。著有《酒五經(jīng)吟館詩》,其中詩歌兩卷,530多首,詞作一卷,計47闋。集中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具有一定的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水平。
42. 龔自閎(1819~1879),字應皋,又字節(jié)蘭,號叔雨,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進士,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出任四川考官。咸豐四年(1854)任江南御史,貴西道署糧道。十年任貴州按察使,平反兩大獄案。同治二年(1863)升貴州布政使。次年,轉任順天丞,兼學政。九年任大理寺少卿。次年,升光祿寺卿,轉任太常寺卿。十三年擢升內(nèi)閣學士。次年,任江南考官,提督安徽學政。光緒四年(1878)任禮部右侍郎。次年,遷工部右侍郎。
43. 陳豪(1839~1910),字藍洲,號邁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同治庚午優(yōu)貢,湖北知縣。陳叔通之父。工詩,情含綿邈,天趣盎然。書學蘇軾,畫山水意境超逸,用筆干濕均臻自然。亦工花卉,設色運筆蒼勁古雅。又擅畫梅,兼能篆刻,頗有法度。著有《冬暄草堂詩集》,傳世作品有《蒼松圖》軸,現(xiàn)藏浙江省寧波市天一閣文物保管所,光緒二十年作《暗香疏影圖》軸藏故宮博物院。
44. 張人駿(1846~1927),字健庵、千里,號安圃,直隸豐潤(今屬河北)人。張佩綸之侄。同治七年(1868)進士,授編修。歷任山東布政使、漕運總督、山西巡撫、河南巡撫、兩廣總督、兩江總督,直至辛亥革命棄職。其任內(nèi)鞏固了中國在南海諸島的領土主權,今南沙群島西部有一塊島礁被命名為“人駿灘”。
上款簡介:孫詒經(jīng)(1826~1907),字子授,號孟常、景坡,室名學古堂。浙江杭州人。咸豐十年進士。歷任會試同考官、鄉(xiāng)試副主考、福建學政、戶部右侍郎、順天學政、吏部右侍郎,前后數(shù)十年。
跋者簡介:金鉞(?~1927),字浚宣,號屏廬,天津人。監(jiān)生出身。清末官于民都,曾任民政部員外郎。辛亥革命后專心著述。曾任天津修志局編修。著有《辛亥雜纂》《詩學四種》等。輯有《屏蘆叢刻》,計有《詩禮堂雜纂》《古泉叢考》等十五種,為津門近代著名藏書家、刻書家。
西泠拍賣網(wǎng)上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報導、圖片、聲音、錄像、圖表、標志、標識、廣告、商標、商號、域名、軟件、程序、版面設計、專欄目錄與名稱、內(nèi)容分類標準以及為注冊用戶提供的任何或所有信息,均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及適用之國際公約中有關著作權、商標權、專利權及/或其它財產(chǎn)所有權法律的保護,為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
未經(jīng)西泠拍賣網(wǎng)的明確書面特別授權,任何人不得變更、發(fā)行、播送、轉載、復制、重制、改動、散布、表演、展示或利用西泠拍賣網(wǎng)的局部或全部的內(nèi)容或服務或在非西泠拍賣網(wǎng)所屬的服務器上作鏡像,否則以侵權論,依法追究法律責任。特別地,本網(wǎng)站所使用的所有軟件歸屬西泠印社拍賣有限公司所有, 受《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計算機軟件保護條例及國際版權公約法律保護。除經(jīng)本網(wǎng)站特別說明用作銷售或免費下載、使用等目的外,任何其他用途包括但不限于復制、修改、經(jīng)銷、轉儲、發(fā)表、展示演示以及反向工程均是嚴格禁止的。否則,本網(wǎng)站將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及相關法律追究經(jīng)濟賠償和其它侵權法律責任。
任何使用者將西泠拍賣網(wǎng)展示的拍品圖品及其衍生品用于非商業(yè)用途、非盈利、非廣告目的而純作個人消費時和用于商業(yè)、盈利、廣告性目的時,需征得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書面特別授權。應遵守著作權法以及其他相關法律的規(guī)定,不得侵犯西泠拍賣網(wǎng)及/或相關權利人的權利。